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和规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以下简称重点监管单位)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隐患并采取措施消除或者降低隐患,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重点监管单位为保证持续有效防止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造成土壤污染,而依法自行组织开展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
其他工矿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可参照本指南。本指南未作规定事宜,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或规定。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指南。
(一)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等情况,确定纳入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单位。
(二)土壤污染隐患
重点监管单位某一特定场所或者设施设备存在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的风险,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
(三)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
重点监管单位为保障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有效实施而建立的一种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相应机构和人员队伍、确定组织实施形式,制定并实施排查工作计划,制定并实施隐患整改方案,建立隐患排查档案并按要求保存和上报等。
(四)有毒有害物质
1.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的污染物;2.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污染物;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危险废物;4.国家和地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管控的污染物;5.列入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内的物质;6.其他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应当纳入有毒有害物质管理的物质。
(五)普通阻隔设施
重点场所、重点设施设备周围设置的,可起到临时阻隔污染物进入土壤的设施。
(六)防渗阻隔系统
经系统防渗设计和建设,能长期有效阻隔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防渗系统。
三、总体要求
重点监管单位是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的实施主体,应建立隐患排查组织领导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可根据自身技术能力情况,自行组织开展排查,或者委托相关技术单位协助完成排查。
重点监管单位原则上应在本指南发布后一年内,以厂区为单位开展一次全面、系统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新增重点监管单位应在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后一年内开展。之后原则上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设施设备,每2-3年开展一次排查。重点监管单位可结合行业特点和生产实际,优化调整排查频次和排查范围。对于新、改、扩建项目,应在投产后一年内开展补充排查。
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结果存在异常的,应及时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生态环境部门现场检查发现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等污染土壤风险的,可要求重点监管单位及时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重点监管单位应按照本指南要求开展排查。
四、工作程序和要点
一般包括:确定排查范围、开展现场排查、落实隐患整改、档案建立与应用等。
(一)确定排查范围。通过资料收集、人员访谈,确定重点场所和重点设施设备,即可能或易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的场所和设施设备。
(二)开展现场排查。土壤污染隐患取决于土壤污染预防设施设备(硬件)和管理措施(软件)的组合。针对重点场所和重点设施设备,排查土壤污染预防设施设备的配备和运行情况,有关预防土壤污染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分析判断是否能有效防止和及时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并形成隐患排查台账。
(三)落实隐患整改。根据隐患排查台账,制定整改方案,针对每个隐患提出具体整改措施,以及计划完成时间。整改方案应包括必要的设施设备提标改造或者管理整改措施。重点监管单位应按照整改方案进行隐患整改,形成隐患整改台账。
(四)档案建立与应用。隐患排查活动结束后,应建立隐患排查档案并存档备查。隐患排查成果可用于指导重点监管单位优化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点位布设等相关工作。
五、确定排查范围
(一)资料收集
主要收集重点监管单位基本信息、生产信息、环境管理信息等,并梳理有毒有害物质信息清单。资料收集建议清单见表1,重点监管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有关材料。
表1建议收集的资料清单
信息 | 信息项目 |
基本信息 | 企业总平面布置图及面积、重点设施设备分布图、雨污管线分布图。 |
生产信息 | 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 化学品信息,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生产、使用、转运、储存等情况。 涉及化学品的相关生产设施设备防渗漏、流失、扬散设计和建设信息; 相关管理制度和台账。 |
环境管理信息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竣工环保验收报告、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清洁生产报告、排污许可证、环境审计报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等。 废气、废水收集、处理及排放,固体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理处置等情况,包括相关处理、贮存设施设备防渗漏、流失、扬散设计和建设信息,相关管理制度和台账。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历史污染记录。 已有的隐患排查及整改台账。 |
重点场所、设施设备管理情况 | 重点设施、设备的定期维护情况。 重点设施、设备操作手册以及人员培训情况。 重点场所的警示牌、操作规程的设定情况。 |
(二)人员访谈
必要时,可与各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员、环保管理人员以及主要工程技术人员等访谈,补充了解企业生产、环境管理等相关信息,包括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固体废物管理、化学品泄漏、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等情况。
(三)确定排查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清单
可参考表2,识别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编制土壤污染隐患重点场所、重点设施设备清单。若邻近的多个重点设施设备防渗漏、流失、扬散的要求相同,可合并为一个重点场所。
表2有潜在土壤污染隐患的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
序号 | 涉及工业活动 | 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 |
1 | 液体储存 | 地下储罐、接地储罐、离地储罐、废水暂存池、污水处理池、初级雨水收集池 |
2 | 散装液体转运与厂内运输 | 散装液体物料装卸、管道运输、导淋、传输泵 |
3 | 货物的储存和传输 | 散装货物储存和暂存、散装货物传输、包装货物储存和暂存、开放式装卸 |
4 | 生产区 | 生产装置区 |
5 | 其他活动区 | 废水排水系统、应急收集设施、车间操作活动、分析化验室、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危险废物贮存库 |
六、开展现场排查
(一)排查技术要求
重点监管单位应当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排查(排查技术要点参考附录A),重点排查:
1.重点场所和重点设施设备是否具有基本的防渗漏、流失、扬散的土壤污染预防功能(如具有腐蚀控制及防护的钢制储罐;设施能防止雨水进入,或者能及时有效排出雨水),以及有关预防土壤污染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2.在发生渗漏、流失、扬散的情况下,是否具有防止污染物进入土壤的设施,包括普通阻隔设施、防滴漏设施(如原料桶采用托盘盛放),以及防渗阻隔系统等。
3.是否有能有效、及时发现并处理泄漏、渗漏或者土壤污染的设施或者措施。如泄漏检测设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定期监测、应急措施和应急物资储备等。普通阻隔设施需要更严格的管理措施,防渗阻隔系统需要定期检测防渗性能。
(二)编制隐患排查报告
排查完成后,重点监管单位应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并编制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报告(可参考附录B)。
七、隐患整改
(一)制定隐患整改方案
重点监管单位应依据隐患排查台账,因地制宜制定隐患整改方案,采取设施设备提标改造或者完善管理等措施,并明确整改完成期限,最大限度降低土壤污染隐患,如在防止渗漏等污染土壤方面,可以加强设施设备的防渗漏性能;也可以加强有二次保护效果的阻隔设施等。在有效、及时发现泄漏、渗漏方面,可以设置泄漏检测设施;如果无法配备泄漏检测设施,可以定期开展地下水或者土壤气监测来代替。整改技术要点可参考附录A。
如果在排查过程中发现土壤已经受到污染,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污染加重和扩散,并依法开展风险管控或修复。
(二)建立隐患整改台账
重点监管单位应按照整改措施及时进行隐患整改,形成隐患整改台账。
八、档案建立与应用
隐患排查档案是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和管理部门监管的重要资料,重点监管单位应长期保存。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档案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报告、定期检查与日常维护记录单、隐患排查台账(见附表1.1)、隐患整改方案、隐患整改台账(见附表1.2)等内容。
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应按照排污许可相关管理办法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上报。
附录A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与整改技术要点
本附录列举了部分重点场所和重点设施设备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技术要点。
针对相关设施设备,列举了可最大限度降低土壤污染隐患的预防设施和措施的组合。企业可根据所列举的组合,查缺补漏进行整改,并可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进行优化和调整。
A.1液体储存
A.1.1储罐类储存设施
储罐类储存设施包括地下储罐、接地储罐和离地储罐等。造成土壤污染主要是罐体的内、外腐蚀造成液体物料泄漏、渗漏。一般而言,地下储罐和接地储罐具有隐蔽性,土壤污染隐患更高。可参考表A.1.1开展排查和整改。
表A.1.1储罐类储存设施土壤污染预防设施与措施推荐性组合
组合 |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一、地下储罐 | ||
1 | l单层钢制储罐 l阴极保护系统 l地下水或者土壤气监测井 | l定期开展阴极保护有效性检查 l定期开展地下水或者土壤气监测 |
2 | l单层耐腐蚀非金属材质储罐 l地下水或者土壤气监测井 | l定期开展地下水或者土壤气监测 |
3 | l双层储罐 l泄漏检测设施 | l定期检查泄漏检测设施,确保正常运行 |
4 | l位于阻隔设施(如水泥池等)内的 单层储罐 l阻隔设施内加装泄漏检测设施 | l定期检查泄漏检测设施,确保正常运行 |
二、接地储罐 | ||
1 | l单层钢制储罐 l阴极保护系统 l泄漏检测设施 l普通阻隔设施 | l定期开展阴极保护有效性检查 l定期检查泄漏检测设施,确保正常运行 l日常维护(如及时解决泄漏问题,及时清理 泄漏的污染物,下同) |
2 | l单层耐腐蚀非金属材质储罐 l普通阻隔设施 | l定期检查泄漏检测设施,确保正常运行 l日常维护 |
l双层储罐 l泄漏检测设施 | l定期检查泄漏检测设施,确保正常运行 | |
4 | l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 并定期清理 | l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如物探检测、注水 试验检测等,下同) l日常维护 |
三、离地储罐 | ||
1 | l单层储罐 l普通阻隔设施 | l目视检查外壁是否有泄漏迹象 应急物资,确保能及时处理泄漏或者泄漏隐 患;处理受污染的土壤等,下同) |
2 | l单层储罐 l防滴漏设施 | l目视检查外壁是否有泄漏迹象 l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3 | l双层储罐 l泄漏检测设施 | l定期采用专业设备开展罐体专项检查 l日常目视检查(如按操作规程或者交班时, 对是否存在泄漏、渗漏等情况进行快速检 l日常维护 |
4 | l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 l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l日常维护 |
A.1.2池体类储存设施
包括地下或者半地下储存池、离地储存池等。造成土壤污染主要有两种情况:(1)池体老化、破损、裂缝造成的泄漏、渗漏等;(2)满溢导致的土壤污染。一般而言,地下或半地下储存池具有隐蔽性,土壤污染隐患更高。可参考表A.1.2开展排查和整改。
表A.1.2池体类储存设施土壤污染预防设施与措施推荐性组合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
1 | l防渗池体 l泄漏检测设施 | l日常目视检查 |
2 | l防渗池体 |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二、离地储存池 | ||
1 |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 集并定期清理 |
A.2.1散装液体物料装卸
散装液体物料装卸造成土壤污染主要有两种情况:(1)液体物料的满溢;(2)装卸完成后,出料口及相关配件中残余液体物料的滴漏。可参考表A.2.1开展排查和整改。
表A.2.1液体物料装卸平台土壤污染预防设施与措施推荐性组合
组合 |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
一、顶部装载 | |||
1 |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 并定期清理 | l设置清晰的灌注和抽出说明标识牌 l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
l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l溢流保护装置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 | l设置清晰的灌注和抽出说明标识牌 l日常维护 | ||
二、底部装卸 | |||
1 |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l溢流保护装置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 并定期清理 | l自动化控制或者由熟练工操作 l设置清晰的灌注和抽出说明标识牌,特别注 l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
2 | l普通阻隔设施,且能防止雨水进 l正压密闭装卸系统;或者在每个连 接点(处)均设置防滴漏设施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 并定期清理 | l定期清空防滴漏设施 意输送软管与装载车连接处 l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
3 | l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l溢流保护装置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 并定期清理 | l设置清晰的灌注和抽出说明标识牌,特别注 意输送软管与装载车连接处 l日常维护 |
包括地下管道和地上管道。管道运输造成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管道的内、外腐蚀造成泄漏、渗漏。一般而言,地下管道具有隐蔽性,土壤污染隐患更高。可参考表A.2.2开展排查和整改。
表A.2.2管道运输土壤污染预防设施与措施推荐性组合
组合 |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 |
一、地下管道 | ||
1 | l定期检测管道渗漏情况(内检测、外检 测及其他专项检测) l根据管道检测结果,制定并落实管道维 护方案 | |
l定期检查泄漏检测设施,确保正常运行 | ||
二、地上管道 | ||
1 | l注意管道附件处的渗漏、泄漏 | l定期检测管道渗漏情况 护方案 l日常目视检查 l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A.2.3导淋
导淋(相关行业对管道、设备等设施中的液体进行排放的俗称)造成土壤污染主要是排净物料时的滴漏。可参考表A.2.3开展排查和整改。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
l注意排液完成后,导淋阀残余液体 | l日常目视检查 l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
l定期清空防滴漏设施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
3 | 入,或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 并定期清理 | l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
A.2.4传输泵
表A.2.4传输泵土壤污染预防设施与措施推荐性组合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
一、密封效果较好的泵(例如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等) | ||
1 | l进料端安装关闭控制阀门 | l制定并落实泵检修方案 l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l定期清空防滴漏设施 l制定并实施检修方案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
l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l日常目视检查 | ||
1 | l对整个泵体或者关键部件设置防 滴漏设施 | l定期清空防滴漏设施 l制定并落实泵检修方案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2 | l进料端安装关闭控制阀门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 并定期清理 |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三、无泄漏离心泵(例如磁力泵、屏蔽泵等) | ||
1 | l进料端安装关闭控制阀门 |
散装货物储存和暂存造成土壤污染主要有两种情况:(1)散装干货物因雨水或者防尘喷淋水冲刷进入土壤;(2)散装湿货物因雨水冲刷,以及渗出有毒有害液体物质进入土壤。可参考表A.3.1开展排查和整改。
表A.3.1散装货物的储存和暂存土壤污染预防设施与措施推荐性组合
组合 |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一、干货物(不会渗出液体)的储存 | ||
1 | 顶棚 | l日常维护 |
二、干货物(不会渗出液体)的暂存 | ||
1 | l普通阻隔设施 | l日常目视检查 |
三、湿货物(可以渗出有毒有害液体物质)的储存和暂存 | ||
1 | l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l防止屋顶或者覆盖物上流下来的 雨水冲刷货物 | l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2 | l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 并定期清理 | l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表A.3.2散装货物密闭式/开放式传输土壤污染预防设施与措施推荐性组合
组合 |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
一、密闭传输方式 | ||
1 | l无需额外防护设施 l注意设施设备的连接处 | l制定检修计划 |
二、开放式传输方式 | ||
1 | l普通阻隔设施 | l日常目视检查 l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A.3.3包装货物的储存和暂存
包装货物储存和暂存造成土壤污染主要是包装材质不合适造成货物渗漏、流失或者扬散。可参考表A.3.3开展排查和整改。
表A.3.3包装货物储存和暂存土壤污染预防设施与措施推荐性组合
组合 |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
一、包装货物为固态物质 | ||
1 | l普通阻隔设施 l货物采用合适的包装(适用于相关 货物的储存,下同) | l日常目视检查 l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2 | l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 l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二、包装货物为液态或者黏性物质 | ||
1 | l普通阻隔设施 | l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2 | l防滴漏设施 l货物采用合适的包装 | l定期清空防滴漏设施 l目视检查 |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 并定期清理 | l日常目视检查 |
开放式装卸造成土壤污染主要是物料在倾倒或者填充过程中的流失、扬散或者遗撒。可参考表A.3.3开展排查和整改。
组合 |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 |
1 | l普通阻隔设施 l防止雨水进入阻隔设施 | l日常目视检查 l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2 | l防止雨水造成防滴漏设施满溢 | l定期清空防滴漏设施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3 | l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并定期清理 | l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生产加工装置一般包括密闭、开放和半开放类型。密闭设备指在正常运行管理期间无需打开,物料主要通过管道填充和排空,例如密闭反应釜、反应塔,土壤污染隐患较低;半开放式设备指在运行管理期间需要打开设备,开展计量、加注、填充等活动,需要配套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和规范的操作规程,避免土壤受到污染;开放式设备无法避免物料在设备中的泄漏、渗漏,例如喷洒、清洗设备等。可参考表A.4开展排查和整改。
表A.4生产区土壤污染预防设施与措施推荐性组合
组合 |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1 | l无需额外防护设施 l注意车间内传输泵、易发生故障的 零部件、检测样品采集点等位置 | l制定检修计划 l对系统做全面检查(比如定期检查系统的密 闭性,下同) l日常维护 |
2 | l普通阻隔设施 零部件、检测样品采集点等位置 | l制定检修计划 l对系统做全面检查 l日常维护 |
3 | l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并定期清理 | l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l日常维护 |
1 | l普通阻隔设施 | l日常目视检查 |
l在设施设备容易发生泄漏、渗漏的 地方设置防滴漏设施 l能及时排空防滴漏设施中雨水 |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
3 | l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并定期清理 | l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1 | l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并定期清理 | |
1 | 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 l日常目视检查 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2 | l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 并定期清理 | l定期防渗效果检查 l日常目视检查 l日常维护 |
A.5其他活动区
A.5.1废水排水系统
组合 |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一、已建成的地下废水排水系统 | ||
1 | l注意排水沟、污泥收集设施、油水分 水口等,防止渗漏 | l定期开展密封、防渗效果检查,或者制 |
二、新建地下废水排水系统 | ||
1 | l防渗设计和建设 l注意排水沟、污泥收集设施、油水分 水口等,防止渗漏 | l日常维护 |
三、地上废水排水系统 | ||
1 | l防渗阻隔设施 l注意排水沟、污泥收集设施、油水分 离设施、设施连接处和有关涵洞、排 | l目视检查 |
A.5.2应急收集设施
应急收集设施造成土壤污染主要是设施的老化造成的渗漏、流失。可参考表A.5.2开展排查和整改。
表A.5.2应急收集设施土壤污染预防设施与措施推荐性组合
组合 |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1 | 施,参照A.1.1 | l参考A.1.1 |
2 | l防渗应急设施 | l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l日常维护 |
A.5.3车间操作活动
车间操作活动包括在升降桥、工作台或者材料加工机器(如车床、锯床)上的操作活动等,造成土壤污染主要是物料的飞溅、渗漏或者泄漏。可参考表A.5.3开展排查和整改。
表A.5.3车间操作活动土壤污染预防设施与措施推荐性组合
组合 |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1 | l普通阻隔设施 l渗漏、流失的液体应得到有效收集 并定期清理 | l日常维护 l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
l在设施设备容易发生泄漏、渗漏的 地方设置防滴漏设施 l注意设施设备频繁使用的部件与 | l定期清空防滴漏设施 l目视检查 | |
3 | l防渗阻隔系统 l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 并定期清理 | l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
A.5.4分析化验室
分析化验室造成土壤污染主要是物质的泄漏、渗漏或者遗洒。
可参考表A.5.4开展排查和整改。
表A.5.4分析化验室土壤污染预防设施与措施推荐性组合
组合 |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
1 | l普通阻隔设施 l关键点位设置防滴漏设施 l渗漏、流失的液体得到有效收集并 定期清理 | l定期清空防滴漏设施 l日常维护和目视检查 |
l防渗阻隔系统 l渗漏、流失的液体得到有效收集并 定期清理 |
A.5.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和危险废物贮存库
GB18597规定了对危险废物贮存的一般要求,对危险废物包装、贮存设施的选址、设计、运行、安全防护、监测和关闭等要求。危险废物贮存库可按照GB18597的要求开展排查和整改。
附录B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报告编制大纲
1总论
1.1编制背景
1.2排查目的和原则
1.3排查范围
2企业概况
2.1企业基础信息
2.3原辅料及产品情况
2.4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2.5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
2.6污染防治措施
2.7历史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
3.3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确定
3.4现场排查方法
4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4.1.2散状液体转运与厂内运输区
4.1.3货物的储存和运输区
4.1.4生产区
4.2隐患排查台账
5结论和建议
5.1隐患排查结论
5.3对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建议
6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平面布置图、有毒有害物质信息清单、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清单等)